历史
历史
史前时代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时期
近代中国
古文明到中古时期
中古迈向近代
近代世界的变革
生物
生物
生命起源、演化
细胞及生物体
基因与遗传
生物及环境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化学
化学
化学基本概念
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基本理论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温度与热
物质名称
化学计算
物理
物理
运动学
力学
圆周运动
天体运动
能量
电学
磁学
分子运动
三态
理想气体
热学
简谐运动
波动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动量
碰撞
近代物理
实验
声音
粒子
数学
数学
实数
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
向量
数列与级数
集合与简易逻辑
函数
三角函数
三角形
四边形
相似形
圆
圆锥曲线方程
立体几何
排列组合
概率与统计
极限
导数
复数
指数与对数
矩阵
平面几何
登录
所有科目
所有科目
数学
化学
生物
历史
物理
不分范围
不分范围
初中
高中
數學
化學
生物
歷史
物理
史前时代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时期
近代中国
古文明到中古时期
中古迈向近代
近代世界的变革
中日朝鲜之战
朝鲜之役(公元1592年~1598年),丰臣秀吉率军入侵朝鲜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最后明军与朝鲜联军大败日军,日军战死逾半,狼狈撤军告终。首战:日本方面由于丰臣秀吉统一自应仁之乱以来的纷乱,想...
宁远之捷
宁远之战,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明朝和后金之间的一场战役,此战明军取得胜利。背景:辽东经略孙承宗,因得罪魏忠贤,而藉病辞职还乡,并且由高第替代辽东经略。高第不采取孙承宗的战略,而撤锦...
袁崇焕
袁崇焕(公元1584年~1630年),字符素,号自如,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东莞市)人,是明代末年的重要军事家。早期:万历47年(公元1619年),三甲同进士出身。任邵武知县期间,便积...
松山之战
松山之战(松锦大战),是由皇太极对明朝发动,从明崇祯12年至15年(公元1639年~1642年),前后历时三年,清军得胜。背景: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征蒙古察哈尔部,并得到传...
多尔衮
多尔衮(公元1612年~1650年),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顺治在位时任摄政王,亲率清军入山海关,统一中国。早期:8岁时任和硕额真,列席议政,虽是虚衔,但可知多尔衮母亲的...
史可法
史可法(公元1601年~1645年),字宪之,又号道邻,明末河南人,是左光斗的学生。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有《史忠正公集》传世。早期: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后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鲁王
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年~1662年),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南明宗室,被抗清志士奉为精神领袖。监国鲁王:崇祯17年(公元1644年)被封为鲁王,受封月余李自成便攻破北京,南奔。后来被...
桂王
明昭宗,朱由榔(1625年~1662年),南明第四任君主,死后郑成功仍奉其正朔“永历”。早期:父亲朱常瀛封于衡阳,张宪宗攻陷衡阳时,逃往广西,不久病死,继位的三哥也病死,由朱由榔继位。在隆武2年...
耿精忠
耿精忠(?~1682年),清靖南王,为三藩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袭爵:因其父耿继茂于顺治17年(公元1660年)由广东移驻福建,后来袭爵靖南王,仍镇守福建。自袭爵后不断拉拢势力,接管附近建宁、汀州等...
喇嘛黄红教
喇嘛教依其服饰与建物特色分成各众派别。黄教,又称格鲁派,宗教哲学属中观派,在西藏有相当大的影响;红教,又称宁玛派,为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法,尊莲花生大士。黄教:以戴黄帽子,倡严守戒律,也被称为“...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神宗万历47年(公元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萨尔浒的一场大战,后金大败明军。背景:努尔哈赤在万历46年(公元1618年)以“七大恨”誓师,率军攻击抚顺,降李永芳,连续攻击到清和堡。明...
方以智
方以智(公元1611年~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反清失败后出家,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生平:方氏是桐城地区的...
流寇
明代后期,由于朝纲不振,加以内外用兵,征索苛繁,人民苦不堪言,且天灾连年,其中陕西受灾最为严重,成为产生流寇的温床。流寇称流贼,明思宗初年,由于边军欠饷苦饥,民变声浪又起,促成流寇的形成。该时期...
南明四王
自流寇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明朝宗室及遗臣,多半辗转南下,先后拥立的“福王”、“唐王”、“桂王”、“鲁王”,史称南明四王。福王立于南京,其统治的朝政受到阉党把持。清军入侵时,镇守扬州的史可法受内外...
和珅
清高宗为清朝盛世转衰的一个关键,除了其好大喜功,虚耗无数帑藏外,宠信权臣和珅也是原因之一,其任令和珅专权纳贿,政治因而大乱,进而激起民乱,国势也因此中衰。和珅(1750~1799),字致斋,原名...
天理教乱
清嘉庆年间内乱不断,其中以“苗人”与“白莲教”的叛乱最大,而嘉庆18年,京师又爆发内乱,此次内乱为白莲教之裔“天理教”发起的叛乱,称为“天理教乱”,或“天理教之变”。“天理教”本为白莲教的一支,...
天朝上国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视自己为“天朝上国”,对国际关系的认识仅有他国来朝入贡,中国加以册封赏赐,认为朝贡者是外蕃属国,封赏者则为天下共主,此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也为清朝带来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在...
马戛尔尼与阿美士德
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人随着对华贸易额的增加,对于中外贸易的种种限制不满日增,曾为改善商务问题于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各派特使马戛尔尼与阿美士德前往中国。乾隆58年,英国政府以为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寿诞...
亚罗号事件
公元1856年起,英国与法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与“广西教案”为借口,向中国发动英法联军侵华之役,其中“亚罗号事件”乃英国刻意制造的战争导火线。亚罗号属中国人的船只,于1855年9月17日曾向英...
广西教案
鸦片战争后,英、法曾提出修约要求,但连两次修约活动都遭失败,故公元1856年起,英国与法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与“广西教案”为借口,向中国发动“英法联军侵华”,其中法国的引战导火线“广西教案”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